病理诊断行业深度报告:长期被忽略的“医学之本”

浏览:329发表于:2023-07-24 17:24:16

(报告出品方/作者:兴业证券,孙媛媛、徐佳熹)

01 病理诊断简介

1.1 病理诊断:医学之本,临床指导意义显著

病理诊断指通过手术切除、内镜活检、细针穿刺等方式获取人体组织或细胞,借助显微镜等工具对样本进 行一系列处理和观察,研究疾病病因、发病机制、形态结构、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,揭示疾病的发生 发展规律,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,是绝大部分疾病,尤其是肿瘤疾病的诊断“金标准”。

病理诊断流程主要包含取样、制片、诊断、报告四个步骤,根据样本类型可分为组织学检查、细胞学检查两类。二 者取样方式并不相同,组织学样本一般通过开放手术、内镜检查或经皮穿刺活检获取,而细胞学样本一般通过体液、 拉网、细针穿刺、脱落细胞等途径获取。

1.2 病理诊断技术分类及原理

组织学检查和细胞学检查是病理诊断的两类基本方式,通常称为组织病理和细胞病理,主要进行的是形态学观察。通 过分别与免疫诊断、分子诊断相结合,病理诊断形成了另外两个重要分支:免疫病理和分子病理,将病理诊断从组织、 细胞水平的形态学观察深入到蛋白与分子水平。需要注意的是,免疫病理、分子病理同样需要基于人体组织学或细胞学样本开展。

02 病理诊断产业链上游分析

2.1 组织病理:产品种类繁多,进口品牌占据主导地位

组织病理常用试剂包括福尔马林、乙醇、苏木素 伊红染液等,价格较为低廉,市场空间整体较小。 常用设备包括组织脱水机、组织包埋机、 冰冻切 片机、石蜡切片机、自动染色机、自动封片机等, 设备种类、型号众多。根据GlobalNewswire数据,全球组织病理设备规 模2017年约为56.3亿美元,预计2017-2025年复合 增速为4.37%。目前全球组织病理学设备市场由徕 卡、赛默飞等外资厂商主导,外资品牌产品线一般较全,基本覆盖组织病理制片全环节。

2.2 细胞病理:国产替代进行时,宫颈癌筛查打开市场天花板

细胞病理主要使用液基薄层细胞制片仪及相关配套试剂,配套试剂包括缓冲液、巴氏染色液、提取液、稀释液、细胞 保存液等,种类较多,单个品类试剂销售单价较低,一般以打包组合形式销售。

目前细胞病理学诊断大部分应用于宫颈癌筛查,根据2018年美 国预防服务工作组(USPSTF)推荐指南,21-65岁适龄女性应当 定期接受宫颈癌筛查。其中,指南建议21-29岁女性每3年进行1 次细胞学检测;建议30-65岁女性在每3年进行1次细胞学检测的 基础上,每5年进行1次高危HPV检测或细胞学+高危HPV联合检 测。

2.3 免疫组化病理:市场规模稳步增长,国产品牌逐步崛起

免疫组化病理市场规模稳步增长,进口品牌占据高地 • 根据Market&Market数据,2020年全球免疫组化市场规模约为19亿美元,预计2025年将增 长至27亿美元,复合年增长率为6.6%。根据智研咨询数据,2012-2017年我国免疫组化市场规模从9.2亿元增长至18 亿元,复合 年增长率为14.27%,增速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;免疫组化试剂需求量从420万盒增长至 约1000 万盒,试剂单价总体呈现小幅平稳下降态势,2017年试剂均价约为180元/盒。

2.4 分子病理:伴随诊断为主要应用场景

分子病理检测所需设备主要包括核酸提取仪、核酸分子杂交仪、PCR仪、基因芯片仪和基因测序仪。其中核酸提取仪、核酸分子杂交仪、 普通PCR仪、荧光定量PCR仪、基因芯片仪设备技术相对较易,国产化程度较高;数字PCR仪和基因测序仪因其较高的技术壁垒,目前 主要由外资品牌主导。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,2018年Illumina 占全球第二代基因测序仪 84%的市场份额,占据全球NGS领域绝对龙头地位;华大智造是国 内唯一具备自主研发、量产临床高通量基因测序仪能力的公司,目前在国内基因测序仪市占率约为1/3。

03 病理诊断终端服务市场分析

3.1 我国病理诊断行业发展存在诸多痛点

病理诊断行业痛点一:病理医师、技术人员资源稀缺,难以满足临床需求

根据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2019年9月调查数据,全国抽查的9620家医院中有5758家医院未设 置病理科或未开展病理业务,约占抽查医院总数的59.9%。按照2009年卫生部《病理科建设与 管理指南(试行)》要求,截至2019 年底,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量为 880.7 万张,二级、 三级医院均需设置病理科每 100 张床位需配置 1-2 名病理医师,若取平均数,则全国病理医师 需求量约为13.2万人,而截至 2019年末,我国目前在册的病理医师(包括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 医师)约为 1.9 万人,则病理医师的缺口约为11.3万人。

病理诊断行业痛点二:病理资源分布严重不均,影响分级诊疗改革进程

从各等级医院分布来看,我国病理医师资源分布严重不均,大部分集中在三级医院,而二级及以下等级医院病理医师 较为缺乏。2014 年我国 61.8%的执业病理医师分配在三级医院,而仅有 0.9%的病理医师分配在一级医院,病理医师资 源与医院数量占比严重不相匹配。

病理诊断行业痛点三:病理医师培养周期漫长,收入地位相对较低,人才流失严重

培养周期长:通常情况下,病理医师需要参加工作4-5年方可 签发一些低风险的病理报告,成为一名有经验的病理医师则通 常需要1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。目前国内医院的病理科并不进行 亚专科的划分,与临床医学发展逐步细化的趋势不相匹配,病 理医师需熟悉各类脏器以及相关疾病类型,需要掌握基础医学、 临床医学、组织形态学、细胞学、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等多 学科知识,住院医师在5年规培期间,需要熟记15000例以上的 病理样本形态,平均每天至少要记住8.2个样本。

职业地位、收入低:病理科在我国大多划归为医技科室,但由 于病理诊断收费总体较低,且检查流程较为复杂,耗时较长, 从创收角度来看对医院的贡献不大,因此病理科在医技科室中 的地位也往往排在检验科、放射科等之后。我国病理医师的收 入通常不及大部分临床医师,与高技术含量的医疗服务本身并 不匹配,美国病理医师收入虽然在所有医师类别中排名并不靠 前,但绝对数值上远高于我国平均水平,且人均工作量明显低 于我国病理医师。

3.2 数字病理:远程会诊+AI辅助诊断,有效填补医师缺口

病理会诊指组织院内/院间的不同病理科医师,对经过诊断但尚有存疑的病例进行会诊,最终给予合理的诊断意见。传统的病理会诊 一般包括两种方式:1)各地基层医院将申请会诊的病理切片或蜡块邮寄至上级医院病理科 2)患者或患者家属将病理切片或蜡块携 带至本地或异地大型医院进行会诊,两种方式均需将实体病理标本材料送至会诊医院,通常面临时效性不足、效率低下、标本存在 破损或丢失风险、交通费用较高等问题,且很难实现对术中快速冰冻诊断的专家会诊。

随着数字切片扫描技术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,数字病理远程会诊已经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,日趋完善和成熟。数字病理远程会诊关 键词为“数字”+“远程”,前者为实现整个流程的前提条件,即病理切片以及其他病例资料均需完成数字化,方可通过互联网进行 传输;后者为病理会诊的的发生方式,即病理切片的制作扫描与病理会诊可以跨越时间、地点的限制。远程病理会诊可以有效发挥 上级医院病理科的技术优势,促进优质病理专家资源下沉,助力分级诊疗的推进。

数字病理远程会诊关键节点主要分为医院端、中心端和专家端。医院端通过数字切片扫描仪将切片扫描成全切片数字化图像,并将 完整的病例资料一同打包上传至平台中心;中心端对病例、专家、数据、质控等进行管理;专家端收到病例后进行会诊并向中心端 提交诊断报告,中心端将报告返回至医院端,全流程均为数字化、网络化,不涉及实体切片的运输以及人员的流动。

3.3 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方兴未艾,外包率有望进一步提升

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指可以出具病理诊断报告的独立设置法人单位,为各类医疗机构提供病理诊断服务,能够承担相 应法律责任,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病理科。目前我国提供三方病理诊断业务的机构主要可分为两类:1)专注于病 理诊断业务的独立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;2)主营业务包含病理诊 断的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。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和专业化优势,集约化经营下可以最大程度提高病理诊断设备和医师资源利 用率,可以大量承接来自基层医疗结构的标本外送,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病理诊断能力,充分优化医疗资源配置。

(本文仅供参考,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。如需使用相关信息,请参阅报告原文。)

精选报告来源:【未来智库官网】。